近日,民政部公布了《〈中国康复辅助器具目录〉动态调整工作规程》(民发〔2025〕44号,简称《工作规程》),现解读如下。
一、制定背景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将其作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和发展银发经济、完善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支撑,更好地提升老年人、残疾人、伤病人等群体福祉水平。完善康复辅助器具产品目录和配置指引,是扩大市场有效供给、健全配置服务网络、促进供需有效衔接的重要抓手。2023年,民政部发布了《中国康复辅助器具目录(2023年版)》,完善了产品目录和分类原则,为引导创新研发、规范市场秩序、制定保障政策、强化行业自律提供了有力依据。为进一步适应市场需要,提升《中国康复辅助器具目录》(以下简称《目录》)的时效性、规范性和科学性,建立完善《目录》常态化调整工作机制,更好发挥《目录》对制定保障政策和加强行业管理的支持作用,在充分总结和借鉴有关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经广泛征求意见,民政部制定印发了《工作规程》。
二、主要内容
(一)提出了工作原则和调整情形。《工作规程》提出,《目录》动态调整工作应当坚持立足国情,根据康复辅助器具国家标准变化、技术更新、功能调整、需求变化等情况,参考国际经验,遵循符合最新科技标准、鼓励创新、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原则,遴选收录境内已经生产、供应和使用的康复辅助器具产品。从调整情形看,主要调整《目录》的主类顺序和名称,次类、支类代码和名称,产品描述、预期用途、品名举例、产品类别等内容,删除不适宜的康复辅助器具产品,增补有代表性的创新康复辅助器具产品和其他需要修订的情形。
(二)规定了调整提出主体及方式。《工作规程》明确,境内登记的康复辅助器具生产经营机构、配置服务机构、使用单位向企业(机构)注册地所在地省级民政部门提出建议;境外生产经营企业委托其境内代理人,向其代理人企业(机构)注册地所在省级民政部门提出建议。初审后认为符合调整情形的调整建议,由各省级民政部门报民政部,并由民政部社会事务司负责承办《目录》调整工作。民政部相关司局和直属单位,各省级民政部门,加快发展康复辅助器具产业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省级及以上康复辅助器具相关社会团体,向民政部社会事务司直接提出调整建议。调整建议和相关材料要通过民政部统一建设的国家康复辅助器具产品服务信息平台提交,材料包括拟调整的内容和理由,拟调整产品的产品描述、预期用途、品名举例、类别,相关支持性材料等5项内容。
(三)强调了调整标准和审议机制。《工作规程》明确,《目录》调整标准包括国家标准《康复辅助器具 分类和术语》规定的主类产品,适用于肢体、视力、听力、言语、认知、社会交往等身心功能障碍人士等5项主要判断标准;依据调整标准,民政部社会事务司应当及时开展调整建议的材料审核等工作,分析研判形成初步调整意见。根据需要,民政部社会事务司可以委托相关单位或专业机构开展有关调整审查工作。《工作规程》强调,针对初步调整意见在民政部网站和国家康复辅助器具产品服务信息平台同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1个月,修订完善后形成拟调整意见。针对拟调整意见,由民政部社会事务司按照有关要求,组织成立《目录》审核专家工作组,依据有关要求和工作机制,审核拟调整意见。
(四)明确了审议结果和发布方式。《工作规程》明确,通过专家工作组审核的拟调整意见,应当由民政部社会事务司研究审议后,按照程序提交民政部部长办公会议审议,并按程序向社会公告。根据《目录》调整公告,由民政部社会事务司在国家康复辅助器具产品服务信息平台更新《目录》,并及时调整《目录》数据库。根据需要,调整工作原则上每年不少于一次。
扫描关注
注册送彩金白菜